-
太阳升起时,李鹏飞便早早出发巡检,站在楼兰古墓群的制高点,巡视古墓周边有无异常。 杜建辉摄(影像中国)“草芽尖尖,他对小鸟说:‘我是春天’。”小李说,在楼兰,草芽见不到小鸟。而他自己,不太喜欢春天,相比因沙尘暴而待着不动,他更愿意出去巡检。小李的工作,每天是从一通卫星电话开始的。“哎,早上好哎,昨天好着呢。”“好好好,你们注意着点儿啊。”对很…[详细]
-
1月23日上午,由浙江东阳瑞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、湖北漫美舍科技有限公司出品,天府惠餐饮管理责任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《继续前行》在若羌县楼兰文化公园举行开机仪式,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周政参加仪式并致辞,为电影《继续前行》在若羌开拍送上祝福。仪式上,瑞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新疆N39探险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签约,并为其授牌。影片《继续前行》是国内首部探索…[详细]
-
近日,记者从若羌县委宣传部获悉,2018年9月,若羌县人民政府与中青旅置业集团—新疆青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签订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全力开拓楼兰古城复原及楼兰古城影视基地建设,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推进实施阶段。据悉,楼兰古城复原及楼兰古城影视基地建设项目拟选址在若羌县境内315国道1572公里处,南5.5公里,项目拟投资20亿,建设内容包括楼兰古城复制项目、楼兰古…[详细]
-
11月27日,来自全国友谊旅游联盟的嘉宾正在巴州楼兰文化研究院参观。巴州日报记者 杨坤 摄11月27日,全国友谊旅游联盟第十三届年会暨大散拼联合会“走丝路古道 探千年楼兰”活动启动。与会嘉宾陆续抵达库尔勒,100余位全国旅游界的精英齐聚巴州,感知巴州文化,共推巴州旅游。重庆山水国际旅行社负责人刘成是第一次来新疆,他感慨地说:“来到巴州之后,感觉和我们想象…[详细]
-
近日,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、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、清华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西北大学、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所、院校的37名专家学者来到若羌县,共话“一带一路”与楼兰文化,为推动楼兰文化与旅游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强力引擎。在若羌,专家学者举行了“一带一路”与楼兰文化座谈会,旨在深入研究发掘楼兰文化的兴衰历程,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,发掘、整…[详细]
-
10月29日,参加“一带一路”与楼兰文化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们在参观楼兰博物馆。 《巴音郭楞日报》记者 袁海军 摄10月27日,“一带一路”与楼兰文化座谈会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三楼会议室召开。州党委副书记、教育工委书记莫伟钢出席座谈会并讲话。受若羌县委书记宋学斌委托县委副书记、组织部部长林小彬致欢迎词。在此次座谈会上,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、中国社会科学…[详细]
-
?失落的西域文明杨 镰在网络时代,信息发达、交通便利,丝绸之路是不是失去了它的意义了呢?又怎么理解在这个时代楼兰是怎么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的呢?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,就是在中华文明史上楼兰有怎样的位置。在中国地图上,南边是海洋;东边是海洋;北边是西伯利亚的冰冻地带,难以定居和生活,那么,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只有向西发展。凡是高度发达的文明都有一个共…[详细]
-
斯文赫定在塔里木河及楼兰的日子 (瑞典 ) 斯文·赫定 斯文·赫定(Sven Hedin)(1865年2月19日-1952年11月26日),瑞典人,世界著名探险家,他从16岁开始,一生从事探险,因为探险,他终身未婚,与姐姐相依为命,走完他的人生之路。他的名字,在他的祖国,不但路人皆知,而且为人们所热爱崇敬,与诺贝尔有齐名之誉。 11月24日,我们遇着一件极危险的事 。那天正和平…[详细]
-
震惊世界的楼兰“宝贝”——《李柏文书》 《李柏文书》之一 长23厘米,宽27厘米 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 《李柏文书》之二 长23厘米,宽39厘米 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藏 在新疆,20世纪初叶,有两大考古发现震惊了中国乃至世界,一个是楼兰古城,另一个是《李柏文书》。这两大发现,掀起了丝绸之路探险的一个热潮。 人们十分关注“楼兰美女”,却很少有人想到《李柏文…[详细]
-
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,但科考专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,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,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。据专家分析,这座用胡杨木建造的民房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,经历了风沙洗劫后,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。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,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,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…[详细]
-
中国的西部地区一直以来就以矿产丰富,地广人稀,少数民族聚居著称,很多人都喜欢这里独特的异域风情,但是除了异域风情之外,这里还是神秘的,迷人的,引人深入的。 这里不仅有藏羚羊,哈密瓜,还有楼兰古国,罗布泊和可可西里,敦煌莫高窟,从19世纪开始,这块未经开发的探险圣地就蜚声国际,成为世界各地的探险家争相到来的地方了。 在这些探险家中,有几位是非常…[详细]
-
汉代司马迁、班固留下《史记》《汉书》记载了西域楼兰的点点滴滴,现在看来却弥足珍贵。唐代著名诗人李白、岑参、王昌龄曾多次吟咏楼兰赋诗,虽未实指,但楼兰代指边远地方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真实情感,却也不妄为虚。据考证,李白、王昌龄他们均未到过楼兰,但他们的文章诗文确是楼兰文化的一部分。 司马迁(约前一四五一约前八十六年)是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,他以毕生…[详细]
-
楼兰 自瑞典地理学家斯文?赫定于1900年3月28日在罗布淖尔荒原上发现楼兰故城,次年实施发掘,时光已经流逝100多年。这100多年中,楼兰的发现、考察、研究,一直是国内外考古、历史、地理等诸多学科学者们关注的热点。在步入21世纪的前夕,回顾一个世纪来有关罗布淖尔、楼兰的研究,不乏历史的教益。 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的罗布淖尔荒漠,历史上名噪一时的楼兰古城,…[详细]
-
楼兰简纸是指在楼兰遗址发现的墨书的残纸和木简,残纸中有西晋永嘉元年(307)和永嘉四年的年号,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,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,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,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,还有行书和草书,这些残纸是研究魏、晋、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,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,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。 残纸与孔侍中…[详细]
-
近日,新疆考古人员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残缺的铜弩机,缺少弓弦和弩臂,据推测为汉晋时期制造的军事武器。 弩发明于春秋时期,《孙子兵法》中弩和甲盾等一起列为重要的作战物资,《三国演义》记载,三国时期弩被用来装备蜀国部队,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和诸葛亮都曾用弩作战。到北宋时,床弩一度盛行,《武经典要》记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、大合蝉弩、斗子弩…[详细]
-
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,东距楼兰故城遗址175公里。1934年,小河墓地最早的发现者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,被其称为这里是“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”的地方。小河原本无名,当地人称其为“一千口棺材”的墓地,小河之名系贝格曼所起,小河墓地也因此命名。自贝格曼之后,小河墓地在沙海中神秘地消失了踪迹。中…[详细]